日前,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编制的《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根据《报告》,2021年我国电能替代、用能用电服务、能效管理与电力需求侧响应、低碳电力供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电气化技术发展等电气化主要领域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如何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的新型负荷体系、促进用能行业与电力行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电气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总体向好
《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我国主要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总体向好。2021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26.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同比增幅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835千瓦时/人,比上年增长7.6%,约为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4.3%,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区间。
《报告》还显示,我国电气化进程保持稳步推进态势,2021年,全国电气化进程指数约76.4,比上年增长0.8,总体处于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电气化进程指数分别达到78.9、74.1、73.0、67.8。
多领域电气化水平稳中有进
根据《报告》,我国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四大用能部门中,除工业电气化率与上年持平,其他用能部门电气化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
《报告》显示,我国工业电气化率26.2%,与上年持平,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化率72.7%,3年累计提高11.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主要制造业之首。建筑电气化率44.9%,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在主要部门中最大;建筑供暖供冷与生活消费领域替代电量快速增长,2021年完成替代电量24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约10%,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蓄热电锅炉等新型电采暖设备在现有集中供热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逐步推广应用。交通电气化率3.9%,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可谓稳中有进;2021年,全国纯电动重卡汽车销量9650辆,较上年增长近2倍,其中换电重卡占比超过30%。农业与乡村居民生活电气化率35.2%,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长三角乡村居民生活用电基数大,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用电量全国领先。
2023~2025年全国进入电气化中期转型阶段
《报告》预计,2023~2025年,我国工业部门电气化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工业高效供热电气化、绿电制氢等先进工业电能替代技术和新型装备经济性逐步提升,带动工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28.2%~30.6%;由于热泵+蓄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厨炊、智能家电等建筑部门电能替代技术装备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加上“光储直柔”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潜力加速释放,将带动建筑部门电气化率达到51.4%~55.9%;交通部门电气化趋势持续向好,电动汽车成为推进交通部门电气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因素,带动交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4.8%~5.5%;农业农村电气化进程加快推进,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分布式清洁能源微电网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带动农业与乡村居民生活电气化率达到42.2%~47.6%。
《报告》预计,2023~2025年,全国电气化进程指数分别达到77.9、78.9、80.2,全国电气化进程由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进入中期转型阶段。到2025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1.2%。东部地区由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进入中期转型阶段,中部、西部地区处于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东北地区由电气化中期孕育阶段进入中期成长阶段。
责任编辑:沈馨蕊